去釣魚!年輕人嚮往的「漁」生,「釣動」漁具大市場
作者:
發布時間:
2023-10-27
對於這屆年輕的「釣魚佬」來說,魚兒上鉤從來都不是最終目的。
釣魚,再也不只是「中年男人的快樂泉源」,如今年輕人愛上這個逃離「快節奏」、躲進「慢生活」的新運動。據中國釣魚協會不完全統計,目前中國大約有1.4億釣魚人群,其中18歲以下的釣魚愛好者佔了總數的12%,18歲至24歲佔10%,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已經成為釣魚的主力軍,為46%,占比接近一半。而「曾經的王者」45歲以上的「大爷團」群體只佔32%。
年輕人的往後「漁」生
「平日工作繁忙,連吃飯都像擠海綿一樣擠出時間的年輕人們,只要空下來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釣魚這一項戶外運動當中去。」90後女生七七(網名)對金融投資記者說道。
《2021年輕人下班行為報告》顯示,僅有22%的年輕人能在六點前下班;35%的年輕人八點後還要在公司加班;8%的年輕人甚至工作到接近凌晨。
閒暇時間從「都市麗人」的身份上抽離出來的七七,凌晨起床是常態,通宵夜釣是基本操作,一瓶水、一根魚竿,就能頂著炎炎的烈日,在水蒸氣瀰漫的河邊,一蹲就是一整天。
「人和魚之間並不單純是捕獵與被捕的關係,相反,魚就是你的對手,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未知的不確定性,以及捕獲後帶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;目前身邊有很多年輕朋友都更青睞路亞釣魚,因其相較於台釣來說更加新鮮刺激。」七七向記者生動地講述了深得人心的路亞玩法,如果說台釣像是守株待兔,路亞則更像是主動出擊的打獵。
有著十幾年釣齡的梁先生便是路亞釣魚的資深愛好者,他這樣說道:「通過手臂帶動手腕上下抖動,控制魚餌的走線來吸引魚群的注意,若是沒有上鉤,就不停地移動和拋竿來搜尋整個水域可能出現目標的地方。」
釣魚,對於年輕人來說,是高壓生活的加油站、是逃離紛繁社會的去處,是徹底慢下來的放空歸屬。
《2022抖音用戶潮流生活洞察》報告顯示:在抖音,2022年1-7月野釣相關影片播放量約為282.9億次,總獲讚量2.3億次。以2022年五月數據為例,相比於去年五月,野釣影片搜尋量增速達到了199%。
對此,業內人士表示,隨著Z世代、小鎮青年的異軍突起,垂釣趨於年輕化。釣魚,不再是中老年男性的專屬運動,而是朝著更年輕化、娛樂化的方向發展,其中女性釣友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金融投資記者實地走訪成都西南漁具批發市場發現,年輕釣魚愛好者更追求裝備的「專業感」和「時尚感」。
「如今購買漁具的年輕人多了,一買就是『大全套』!釣魚是個花錢的愛好,店鋪中所售的魚竿售價大多在一千元左右,但像達億瓦、禧瑪諾等高端品牌的部分魚竿售價超萬元。」一家名為三尚漁具的老板向記者介紹道。
剛接觸釣魚半年的曉洋坦言:「除了魚竿、釣箱、釣椅必備三大件之外,魚線、魚餌、漂盒等小物件也不能落下,上千元的漁具是新手必要的『儀式感』。
隨著釣魚人群年輕化以及消費的升級,人均的釣具消費將進一步提升,為釣具產業打開更大的潛力空間。據漁具產業協會不完全統計,目前國內規模較大的釣竿生產廠約360家,漁線輪生產廠近40家。
總的來說,從參與運動的角度出發,釣魚有著一套完善的從易到難的等級體系。從魚竿、魚漂、魚護、竿包、支竿器、摘鉤器、探魚器,到釣餌、小藥、釣箱、探照燈、冰釣帳篷……垂釣配套的裝備層出不窮,朝著愈加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方向發展。
「以魚竿品類舉例,就分為手竿、海竿、路亞竿、冰釣竿等。在材質方面,從就地取材的自然材質,如老一輩人用竹子、樹木枝條,到如今的玻璃纖維、碳纖維,它們在重量、硬度、韌性、乃至價格方面,都有著千差萬別。」多年在成都經營漁具生意的趙先生表示。
企查查相關數據顯示,漁具相關企業的註冊量正保持高速增長,從2011年的3500家增長至2021年的超7萬家,每年的增速均保持在20%以上。其中2020年到2021年,即便受疫情影響,相關企業的註冊量從3.84萬家增長到了7.02萬家,增速高達82.81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我國是漁具出口大國,出產全世界80%的漁具產品,為釣魚運動的興起提供先天的便利。
今年天貓國際雙11開售前四小時,路亞垂釣裝備銷售情況同比去年同期增速超220%。
從2022年上半年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來看,在進出口貿易數量上,中國漁具進出口總體呈上升趨勢。其中,釣魚竿、釣魚鉤、釣線輪、釣魚用品的出口數量依次為0.73億副、0.3噸、0.85億個、3.8噸;在進口貿易金額上,釣魚竿出口金額為4.7億美元,魚鉤出口金額為0.7億美元,線輪出口金額為2.3億美元,其他釣魚用品出口金額為4.6億美元。
市場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
這項綜合裝備消費與自然戶外等多重因素的運動,其複雜程度,是多數運動項目無法比擬的。以漁具、漁場為核心的產業鏈,不僅脈絡清晰,且鏈路長、影響遠。從垂釣愛好者到專業協會,從展會到賽事,體系龐大且完善。
相關數據顯示,2017年至2021年,釣魚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接近20%,預測到2025年,年產值接近200億元。
金融投資記者從業內人士那裡了解到,消費場景呈現多元化的作用不容小覷。如今的釣魚服務提供商大概分為三類,其中有專營釣魚業務的職業漁場;也有藉著戶外露營兼營釣魚業務的漁場;還有一種特殊的服務商,叫做「自然漁場」,指在遵循相關垂釣及環保的規定下,享受江河湖海的「野釣」。
「在成都周邊就有不少的自然釣點,如郫都區的老吳魚塘和徐堰河野塘、溫江區的魯家灘水庫、雙流區的四合堰等,這些地方是不收費的,所以一般前往的中老年偏多。」資深釣魚愛好者李大爷表示。
而位於雙流區的永安湖森林公園則更受年輕人的追捧,設有專業釣場及露營燒烤,其中高密度岸釣區全天收費為150元,大水面舟釣體驗區全天收費為280元。
此外,王老闆深諳釣魚之風的風靡,9個月前就在成都市新津區寶墩鎮張場社區九組攬下50畝天然湖區,依託寶墩水碾生態湖打造漁場,「現在來這釣魚百分之八十都是年輕人,如今主營方式為歡樂釣,收取40元釣費,釣上的魚若想要帶走再稱斤收費。
對此,有專家表示,從漁具產業和各類釣場的高強發展增速就不難看出,年輕人的加入為釣魚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。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國內漁具消費市場將以每年10%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。相關產業如漁具製造、漁具經銷、釣魚服務提供商都有著良好的發展勢頭。
相關資訊